●输电受阻、路障冰凝、通讯不畅、生活受困--2008年的春节,罕见的冰雪让我们的欢乐祥和来得殊为不易。
●“坚守,是对职责的忠诚”。冰天雪地背景下的万家灯火团圆,成为很多人在这个春节艰难奔波的神圣天职。
●城市绚烂烟花已过,山村年夜饭中春晚笑声犹在,他们的笑脸更显生动。
●他们是谁?
连续在天寒地冻中奔波,不分白天黑夜地坚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来支撑生理的极限?在灾区采访的日子里,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坚守,是对于职责的忠诚。”
从除夕到大年初六,从一个点转到另一个点,从一个采访对象到一个采访群体,尽管雪冷,我们却总有热热的冲动去走近他们,感受那些平凡的人。
2月8日,大年初二,早上8时,西南出海大通道大纳路上,我们遇到了穿山洞道班和普占道班10多名养路工人在清除危险的双井路段上的结冰。他们的工作早已在3个小时前开始,已清理出近2公里路面。麻城交警中队队长王振伦从警15年来,已连续9年没在家吃过团年饭。晚上,执勤点气温低到-10℃,他们自己站在路边,把屋子让给滞留的旅客和驾驶员。
让我们感动的,还有马儿山山顶那群人--雪过脚踝,积雪仍在加厚,杜克昌的线路抢修施工队的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仍然要力争在正月十五前修复线路。“这条线路一抢修成功,就能把二滩电站的全部发电量输送出来,大大缓解川内用电紧张的局面”。
在海拔1620多米的丹山顶峰,气温低至-10℃,广播电视转播发射站值班员任继彬在那里坚守了1个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有种采访他的冲动。2月10日,我们攀爬在通往丹山顶峰的山梁子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石壁,勉强能放进脚尖的冰坑,让我们体会到了坚守的不易。
有一群人,则以另一种方式体现着对职责的忠诚。
长宁县竹海镇那最后一批通电户最感激的是“政府想得周到”,蜡烛、煤油、米、油等都送来了,往年过年有的,今年都有。
在叙永县摩尼镇,村民周仁友谈到村社干部们就禁不住夸奖:“他们每天都挨家挨户去看,帮那些住在山上的人送米面油盐,困难户还能拿到救助钱。”村社干部们也有自己的家需要救灾,但他们每天在冰雪里孤独地奔走,为的就是让群众能更温暖一些。叙永县震东乡的基层干部们,天天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煤、米、蜡烛或煤油,送给辖区20平方公里内高山上的村民。山梁上的路,常常只是一些脚窝子,加上结冰,即便空着两手也会滑倒。当村民们看到累得腰弯成一张弓似的干部们时,感动得直掉眼泪。--采访札记
冰雪路段,最大的祝福是“平安”
半边山道班工人庞开富我的手机号码写在路牌上“冰雪路段注意安全施救电话半边山道班158××××3278”
11日,正月初五,14时左右,我们的车行至叙永县叙赤路半边山路段,公路边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路牌格外醒目。
转过弯,几个橘黄色的人影在路中艰难移动--半边山道班的工人正往路上一锹一锹地撒锯末面,个个脸庞通红。“路牌上的手机号码是我的。”班长庞开富说。
“备料都冻硬了,挖不动。”指着公路边上一堆被冰雪覆盖的褐色东西,庞开富告诉我们。那是提前放在路边备用的一堆锯末,工人们在上面掏了一个洞,在20多厘米厚的冰冻层下,把比较松散的锯末面一点点刨出来,铺1公里路要花2个多小时。
和往日一样,庞开富他们早上8时便上路了,铲雪除冰、撒锯末和工业盐防滑。“把路铺完了再回去吃午饭,大概下午三四点钟吧。”--这样的日子,他们已度过20多天,虽然庞开富家就在不远处的摩尼镇上。春节期间,他每天都睡在道班房里,没有时间回家。
雪线上的半边山是一个危险路段,道班工人常常半夜被开夜车的司机叫醒。大年初一凌晨零点刚过,庞开富的手机急促响起,一辆开往贵州的客车打来求救电话。庞开富立即和工友们起身,1个多小时后,把客车平安护送离开,他们才回到床上。
叙永县交通局公路养护一段党支部书记周显介绍,春节期间,共有130多位道班工人全天候值守在冰雪路段,守护着大纳路(321国道)、叙赤路(老321国道)等5条公路干线的行车安全。
第14号检查站干警戚剑第一次经历这种冰雪天气飞舞的雪粒撞上车窗,顺着玻璃滚落。“再来一阵风,路面又要起凝了,车开起来尽打滑。”
叙永县麻城乡,321国道边,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交通安全执勤点第14号检查站。11日11时30分,从贵州毕节开往叙永的车牌号为“贵F11052”客车停在岗亭外。“车上有多少人?”“几个小孩?”……在另一位干警上车检查时,干警戚剑核对了司机的驾照,详细询问车辆情况并一一记录,最后再叮嘱一句:“天冷路滑,注意安全!”
14号检查站3名交警,加上派出所干警3名和6名交通协警员,忙得离不开身,休息“以打盹为主”。每天有100多辆出入川长途客车从这里经过,最多的一天登记检查了184辆。
这是戚剑在14号检查站度过的第4个春节:“第一次遇到这种天气。太冷了,睡不着。”春节前后20多天,戚剑只回家一两次,“主要是回家洗澡。这里的水管冻住了,身上油喇喇的,穿衣服都感觉不到温度。”
除夕那天,终于有了电,但每天只能发电6小时。能够看电视了,岗亭内的春节多了几分热闹和喜气。
叙永县交通局副局长李小平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叙永县5条交通要道客货车日通行量近万辆,没有发生一起因冰雪路滑造成的交通事故。
灾情连连,我们一样过年
当春节赶赴灾区采访的任务来临,我们心中充满了悬念--灾区什么样?灾区的人们春节期间如何生活?
大年初三,本报特别报道组从成都出发,目的地直指300多公里外的长宁县。那里,是川南重灾区宜宾的“重中之重”。
往年过年有的,今年都有抵达宜宾已是中午12时40分。“不停车,直到长宁。”带队领导指示。到达长宁后,20分钟结束午餐,我们换乘越野车向蜀南竹海深处进发。
一路前行触目惊心。密匝匝竹子,或折腰生态隧道旁,或断在飘逸的?江边,山越高折断越多。叶子是翠绿的,竹皮还青幽幽,可敌不过冰雪的重压,大面积倒下了。我们为之揪心。
洪彩云,竹海镇农林村二组“云泉山庄”的女主人,站在门口,等待丈夫买的发电机送来。她家的4棵桢楠树冻坏了,那可是国家保护树种,发电机买回来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恢复营业接待游客,而是用连串的彩灯给桢楠树“供暖”。
她的邻居龚华香家里,是一片祥和的团年气氛。一塘竹火,映照着77岁龚华香老人的幸福。嫁到远处的4个女儿一齐回娘家,女婿韦世强说,虽然是最后一批通电户,可政府想得周到,蜡烛、煤油、米、油等都送来了,往年过年有的,今年都有。
这样的温情祥和,在我们所采访的山区、平地,农村、城市,都以不同的形式流露出来。雪灾,让人们的心靠得更紧。
灾情接连,人们没有恐慌2月1日凌晨5时6分,4.6级地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长宁县双河镇。龙杰捂着头上被玻璃划破的伤口,被第一时间赶到的县领导送到医院。除他而外,震区5个乡镇没有人受伤或死亡。“这是不可想象的。”县救灾抢险应急办主任胡力记得,1975年发生地震时,不少人慌乱中跳楼造成终身残疾。自去年以来,县里加强防震培训和演习,使人们在地震来临时保持了镇定。
这份镇定还来自于正面的信息传播。为了避免谣言四起,省地震局专家“不会再有大地震”的分析和有关地震知识,被工作组一一带到群众身边。后来虽有74次余震不断,可人们没慌。
此前的1月26日下午5时,因为不断接到各乡镇大雪封路的灾情电话,县委紧急部署抗灾事项。次日清晨7时,全县包括民兵在内的一万多干部深入18个乡镇,县内几十万手机用户收到抗灾短信。物价举报电话24小时开通,两例涨价被重处,灾区必需品价格保持了平稳。路政人员和养路职工不间断巡查,通过无线电波为司机提供行路选择。
“让群众了解一切发生的事情和进展”。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宣传单,多种传媒上阵,传播防寒、防冻、防震知识,更新交通路况信息。
充分的信息传播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人们对灾区群众的高度关切。在宜宾市2月2日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现场募集捐赠资金及物资价值376.45万元,总捐赠额达563.9万元。
线上井下,别样春节
大年初三,在刮着大雪粒的马边县马儿山顶,杜克昌有点遗憾地说起原来的春节计划:“本来准备长假带娃娃出去旅行的。”
几乎同时,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宜宾珙县芙蓉集团杉木树矿井口,王才双看着两名刚出井口的矿工疲惫地走来:“矿工们一年到头太累太苦了!”
杜克昌,参与二滩电站外输电力通道普洪二线抢险的施工队队长;王才双,芙蓉集团副总裁。春节期间,他们与电力、煤矿工人一起坚守岗位。
把二滩电站的发电量全部输送出来
在马儿山顶,杜克昌的队伍包括近百名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的员工,以及近600名当地民兵。山里不通公路,所有的抢险物资都靠肩挑手扛运上山。上山下山一趟要4个钟头,施工队只能散住在山顶彝族老乡家中。记者看到,一间20来平方米的土屋中居然住了37人!地上密密麻麻铺着简单的床具被盖。“人多,比较暖和!”走线工罗怀友笑着说。
旁边一间小屋有个简陋的土灶,施工队的厨房就在这里。年三十那天,施工队照常抢修线路、运输物资,只凑合着弄了两个荤菜--菜都是从山下背上来的。中午往往来不及做饭,施工队只能对付着啃点饼干、面包等干粮。
由于天气情况不见转好,马儿山山顶雪过脚踝,积雪仍在加厚,线路抢修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施工队仍然力争在正月十五前修复线路。
“这条线路一抢修成功,就能把二滩电站的全部发电量输送出来,大大缓解川内用电紧张的局面。”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总经理李洪武介绍,目前,二滩电站还有一半的发电量无法输送,这可是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