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
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罗冬灵
(2012年2月22日)
为开好今天会议,市纪委监察局、市经信委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刚才,黄拥军同志通报了前期工作情况,相关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同时对两个文稿进行了讨论,雷超同志阐述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讲得很好。我个人认为,今天会议说的是敏感话题、谈的是敏感领域、研究的是敏感工作,其实质就是研究解决软与硬的问题、发展与监督的问题、腐败与反腐败的问题。如何抓好这项工作,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来讲,要做到“三个敢”:即“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巴中“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从前期大家所做的工作来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亟待规范、亟待治理。总体来看,我们过去工作还有“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不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不研究政策法规,对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还有个别单位、个别同志认为这是搞形式、玩花架子,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二是责任不到位。至今,还有一些部门既未指定专门科室,也未落实专门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缺乏工作责任心。会开了,把政策文件束之高阁;任务布置了,听之任之,不理不问,应付思想和短期行为突出。三是公开不到位。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标准不规范,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截止目前全市公布信用信息仅1条,占公开总数的0.04%。因此,今天专题召开这个座谈会,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切实可行措施办法,深入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下面,我提三点工作要求,也就是“三个新”。
一、立足新要求,深认识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诚信是金字品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家把公开和诚信提到了战略高度,延伸到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这是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诚信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既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突破口。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全局出发,抓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川作为全国10个首批试点省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在今年市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又做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做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二)这是有效预防腐败良方。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易发多发领域,也是预防腐败的重点领域。工程项目信息发布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信用缺失,恶性竞争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公开透明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让阳光照射权力,让诚信深入人心,让道德约束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发生。
(三)这是推进中心工作需要。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各级各部门的首要任务。要促进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廉洁实施,着力构建公开透明、诚信守法、秩序规范、优质服务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深入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把工程项目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公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建设者;把建设主体的失信行为“晒”在网上,将有力警示那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代理机构、监理和施工企业,促使他们诚信合法经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力求新成效,下真功
目前全市这项工作发展不平衡,部门与部门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成效不一。做得好的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做得差的要不甘落后,迎头赶上。当前要从以下三方面下真功、求实效。
一要在全面性方面下真功。坚持“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以项目为中心,以审批流程为主线,及时主动发布和公开项目建设全过程信息,做到各个环节不溜号,内容实现全覆盖。既要保证信息公开数量,更要重视质量和时效;既要公开项目信息,更要重视披露不良行为的信用信息,确保公开的客观性、全面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二要在规范性方面下真功。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模板、统一标准,分户设置、分户使用、分户监管” 的思路,切实规范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的内容、格式和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以项目为中心关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全国、全省项目信息的精确查询和运用。
三要在长效性方面下真功。要立足长远,建章立制,做到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快速高效、及时准确,常态化推进。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抓紧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管理、信用评价、合同履约、“黑名单”以及信息运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要与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电子招标系统整合起来,统筹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三、着眼新台阶,强保障
截止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排在全省第15名,也就是全省倒数第6名。我们要以雪耻升位的豪气、勇争一流的志气、不胜不休的骨气,以决胜的态势进入全省前10名,力争达到前5名。
一要强化责任保障。要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落实责任机构、具体责任人,同时要抓好技术培训。要配齐电脑和网络等相关设施设备,完善硬件,优化平台。经信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负责各相关部门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一条线、一盘棋、一张网”工作格局。
二要强化督导保障。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抓、抓系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协助经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既检查工作进度,又检查工作质量,重点督促各相关部门信息公开情况,切实加大不良信息公开力度,指导工作深入开展。经信部门要采取网上调查、信息统计、督促检查等方式,建立定期通报常态机制,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要强化考核保障。要细化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文件,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这项工作纳入软环境建设重要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消极懈怠、工作不力、建设明显滞后的县区和部门及时通报批评;对搞地方和行业保护,不及时公开,甚至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严肃责任追究;对因工作失职,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严格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同志们,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谋长远、抓关键、打基础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务必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在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中创出“巴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