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中市纪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镇纪委换届工作的有关政策,按照省纪委关于市县乡纪委换届《电话通知稿》精神,会同县(区)委、县(区)纪委专题研究、达成共识,有序推进乡镇纪委换届,确保选优班子、配强队伍,着力建强乡镇纪委战斗堡垒。
优化职数,纪委力量更“专职”。把乡镇纪委换届纳入乡镇党委换届同步进行,会同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提出乡镇纪委“至少2人专职”的“标配”,着力解决乡镇纪委“人少、事多”等突出问题。乡镇纪委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中单设,保留设置专职纪委副书记1名,乡镇纪委委员3—5名(乡镇党委领导职数为7名的乡镇配3名纪委委员,领导职数为9名的乡镇配5名纪委委员),有条件的乡镇实行纪委委员专职,确保乡镇纪委有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强化专职监督力量。
严把入口,班子结构更“专业”。按照“忠诚、干净、担当”标准,鲜明“品德好、能力强、实绩优”的用人导向,通过人才库海选、个人自荐、组织推荐三种方式,择优产生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人选,把学历高、年富力强、有相关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到乡镇纪委领导班子中,实现年龄结构、学历专业、性别比例三优化。目前,全市374名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配备到位,平均年龄35.7岁;大专以上文化占100%;女干部占15.2%;熟悉经济、法律、财会、审计等方面知识和业务的干部占60%以上。
三管齐下,监督执纪更“专心”。坚持异地交流、限定任期、委员甄选“三管齐下”,着力解决乡镇纪委“难过人情关、同级监督难”等突出问题。明确新任乡镇纪委书记一般应异地交流任职,187名乡镇纪委书记全部实行成长地回避任职。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满8年以上的,不再推荐、提名担任同一职务。严格乡镇纪委委员甄选,坚持“重点监督对象、本职业务繁重、年龄较大干部”等人员不作为纪委委员推荐人选,新甄选有能力、有精力的乡镇纪委委员470名,为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后备人选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筹推进,干部履职更“专注”。积极把好干部选拔、推荐、过渡三个环节,让纪检干部既有前行之路,又无后顾之忧。严格执行《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全部由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提名考察。既严把“入口”,又畅通“出口”,在乡镇换届中提前介入、主动协调,推行 “跨层级、跨行业、跨区域”交流任用,让纪检干部内外循环、有序流动。今年换届以来,五县(区)共调整68名乡镇纪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或人大主席。推行“离任交接”制度,离任纪委书记对其任期全盘梳理,对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离任交流,交好“接力棒”,同时加大新任纪检干部培训力度,确保换届后工作顺利推进。